坚韧与执着,是他跨越自我的双翼
——读贲友林《此岸与彼岸》的深思
觅小周蕊
2008年冬,罕见的雪封锁了户外,却为我开启了一扇心灵的窗,让我在静谧中品味《此岸与彼岸》。往日,教育理论的枯燥总难以比肩文学的诱惑,但贲友林的“教学手记”却如清泉涌动,激发了我认真一读的热情,读后,心潮澎湃,受益匪浅。
初感,是敬佩。
贲友林,17年教学生涯,笔耕不辍,每月3篇,遍及全国。他持之以恒,自2002年起,日日笔耕,百万字记录着“我手记我心”的坚持。教书育人,平凡中见不凡,试问几人能如他般,日复一日,记录教学的点滴?我敬佩他,将坚持视为责任,成功便成了必然。正如哲人所言,机遇总青睐有准备之人。读《此岸与彼岸》,我感悟到教师的朴实、思想的沉稳、行为的坚定、人生的品质。他以“前行中的瞭望”、“摆渡中的回首”、“跨越中的智慧”、“探索中的课堂”,篇幅长短,皆展现出一种朴实与凝练的“记实思考”,诠释了他的人生追求。正如他自序中所说:反思,将现实与理想相连,关注现实,指导未来。贲友林,被成尚荣所长誉为瞭望者、摆渡者、跨越者,听从“彼岸”的召唤,寻找新的起点。此岸与彼岸的转换,让他深刻,让他幸福,也让我们拥有了这本书。我敬佩他,在认真与执着中超越自我。
次感,是自省。
贲友林的认真,是思考的真实,无怨无悔,无惧困难,用行动改变自我。他的记录,是生活,也应是我们的生活。然而,我们之间的鸿沟,清晰可见。
教学反思,教师皆有之,但真诚与应付,深思与浅尝,走心与过场,天差地别。教师们往往言语壮志,行动却矮人一头。反思之难,主客观因素交织,理由繁多,最终成了半途而废。与贲友林相比,自愧不如。
再感,是激励。
记录,是美丽的沉淀,朴实的积累。贲友林日复一日的记录,成就了今日的辉煌。想要如他一般,需要极强的意志,深邃的思考,深厚的文化底蕴,对教育事业的热爱。
身为数学教师,我同样热爱我的职业,我的学生。教育,于我,不仅是工作,更是精神的支柱,年轻的梦想。我以三尺讲台为舞台,绘制梦想,编织未来。我也为孩子们积累美丽的明天。
一本书,若能让人顿悟,便是深刻,便是成功。贲友林的书,没有华丽辞藻,没有曲折情节,有的只是课堂的熟悉,学生的熟悉。我也曾思考,纪录,整理,却不如他深刻,不如他持之以恒。
书中言:“教学生活曲折丰富,要扎根现实,追寻理想。”行动与反思,让教育生活充满激情、智慧、艺术、创造。教育之美,需心灵感悟,行动彰显。
在敬佩与自省之余,我们更需激励与奋进。贲友林的教学之路,影响了我。我审视自我不足,感悟教育的积极精神,持之以恒的毅力,责任感。对学生负责,对教育负责,对自己的人生负责。
我深知,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,我将以更积极的情感对待每一位学生,每一节课,用激励的语言,提高教学的艺术与趣味性,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。我要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协助者,激发他们的思维,以创新激创新,以兴趣点燃兴趣,让学生体验成功,探索数学,学到真知。